推进课程思政建设,是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在全国高校思想政治工作会议上强调的“守好一段渠、种好责任田,使各类课程与思政课同向同行、形成协同效应”的重要举措,旨在使德育与智育相统一,推动实现全员全过程全方位育人。为此,基础教学部党总支特别开展了“课程思政”教学方案征集活动,摘编了其中部分老师的思考和感悟,以启发老师们对课程思政更多的探索和思考,推动课程与思政的同向同行。
数学老师 蔡剑
知识传授水到渠成,思政教育润物无声
大学数学类课程应该以提升数学教师对“课程思政”的认知,挖掘“课程思政”内容纳入数学课程教学作为开展数学“课程思政”的着力点。
比如在学习“第二类曲线积分”时,在教学内容安排上,先引出曲线积分知识点,学生大多露出费解和困惑的神情,那么就要复习定积分的相关知识,由定积分的知识很自然的过渡到新的曲线积分知识,学生们马上豁然开朗。进一步,教师可以引申到学生们的学习生活,如:学好基础知识对于学好各学科具有至关重要的作用,万丈高楼平地起;(再结合学生感兴趣的“三创”),创新不是空中楼阁,有基础才有创新,不能好高骛远,要脚踏实地,一步一个脚印才能向前,曲线积分本身非常复杂、难解,但是通过将曲线积分转化为定积分,问题就简单明了,迎刃而解。
在讲格林公式时,可以讲乔治·格林本人的故事,激励大家要学习数学家,科学家们身上那种孜孜不倦,勤奋探索的科研精神,珍惜求学的好时光,学知识、长本领,将来做对社会、对国家有用的人才。
英语老师 杨燕
在中西文化比较中,增强文化自信
大学英语教学在“课程思政”方面担负着不可替代的责任和义务,也是立德树人的重要载体之一。大学英语融入了“课程思政”使得英语教学的目标更加明确、内涵更为丰富。
其一,大学英语教学应让学生充分认识到中华传统文化的博大精深、源远流长,使其在继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基础上,增强文化自信,向世界介绍中国、传播中华文化,将中华文化进一步发扬光大。
其二,将重要时事政治内容融入到教学中,让学生用英文对时事热点进行表述。可采用每次邀请1-2位学生用英文进行新闻报导,挑热点话题进行分享。教师也可以推荐好的学习平台,微信公众号等实时推送最新时事政治问题的英文表达,加强师生之间的互动交流。
其三,将思政教育融入大学英语的教学,以隐性的方式融入学生的生活中,既能赋予传统的思政教育以鲜活的生命力,又能丰富英语课程本身的内涵。新时代、新使命,大学英语教学需要不断探索和实践具有中国特色的立德树人教育之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