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月1日《求是》杂志发表习近平总书记的重要文章《思政课是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关键课程》。文章以高远的历史站位、深邃的战略眼光,阐述了办好思政课的意义,提出了改革思政课的要求,为当前的思政课建设提供了遵循。近期,思政教研室特别开展“学总书记文章,谈思政课建设”研讨活动,思政课教师结合自己的工作实际进行了深入探讨和交流。
让思政课成为一门有温度的课
基础教学部思政教研室 陈向阳
简介:陈向阳,基础教学部政治教研室教授,博士,中共党员。长期从事思想政治教育、国防教育和国家安全教育的教学与研究。主持、参与15项重大课题研究,先后在《红旗文稿》《战略研究》等权威刊物发表各类文章100多篇,出版著作、教材20多部。
思政课是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关键课程,思政课教师责任重大。在学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座谈会上,习近平总书记强调,要“让思政课成为一门有温度的课”,这实际上对教师如何讲好思政课提出了具体而明确的要求。如何落实习总书记的这一要求呢?从我多年思政课教学的经历看,要着重在三个方面下功夫。
一、引导学生感悟真理的光芒——让思政课有温度。思政课,是国家在教育系统中所进行的马克思主义理论教育,党的路线、方针、政策教育,爱国主义、国际主义和革命传统教育。教学过程中,教师要以透彻的学理分析回应学生,以彻底的思想理论说服学生,用真理的强大力量引导学生。马克思说:“理论只要彻底,就能说服人。”而马克思主义及其中国化的理论成果就是彻底的理论,体现了对共产党执政规律、社会主义建设规律、人类社会发展规律认识和把握的不断深入,闪耀着真理的光芒,教师就要尽最大努力用真理光芒的力量感召学生,让每一堂思政课都有温度。
二、激发学生真情实感的潜能——让思政课有温度。学生处于人生的“拔节孕穗期”,是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的形成期,他们思想上的潜能需要教师激发。学生往往对教师充满了崇敬,教师在课堂上展现的情怀最能打动学生,甚至会影响学生一生。思政课教师应该有强烈的家国情怀,心里始终装着国家和民族,把对家国的爱、对教育的爱、对学生的爱融为一体,用真情实感感染学生、带动学生,让思政课堂成为温暖的课堂。
三、调动学生主动学习的热情——让思政课有温度。思政课要有温度,非常重要的一个方面就是要发挥学生在学习上的主体性作用。教学中要充分运用课堂发言、情景展示、课题研讨、大辩论等方式,让学生动起来,成为学习的主人。教师要通过启发式教育,引导学生发现问题、分析问题、思考问题,在不断启发中让学生水到渠成得出结论。要教育引导学生多读读马克思主义经典著作、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理论著作、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典籍等。要开出书单、指出重点,让学生正确理解经典著作,掌握马克思主义精髓,感知中华文化魅力。学生成为思政课学习的主体了,思政课就会越来越有温度。
总之,只有打好“组合拳”,思政课才能更有亲和力和感染力、更有针对性和实效性,才能成为一门有温度的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