编者语:贯彻教育部《通知》要求,深入学习《习近平总书记教育重要论述讲义》,深刻领会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教育重要论述的核心要义、精神实质、理论价值和现实意义。为进一步引导教师勤学习、多思考、深交流,基础教学部党总支特别推出“学总书记教育重要论述,谈新时代立德树人工程”主题交流研讨活动,学思践悟,用学习指导当前部门的教育教学改革工作。
习近平总书记在全国教育大会上发表重要讲话,指出要坚持扎根中国大地办教育。这一重要论述, 背靠中国优秀文化传统,脚踏中国教育的现实问题,面向未来,提供了有中国特色的教育现代化之路。
一、扎根中国大地办教育,以中国传统文化为根基
教育发展需要文化底蕴、文化根基,中华民族漫长的历史进程中,形成了独特的价值体系和思想体系,儒家的天下为公无私奉献、道家的顺应自然无为而治、法家的富国强兵依法治国……这些优秀传统文化是我们办好中国特色教育的底气。
五千年文明古国,我们历来重视教育,也孕育了学无止境、因材施教、有教无类等深厚的教育思想。新中国成立以来,在70多年的时间里,从一个文盲占国民总数80%的教育弱国,发展成为教育总体水平进入世界中上行列的教育大国,这些教育实践更是我们教育改革发展的重要财富。
二、推进以我为主、兼收并蓄的中外人文交流
推进新时代人文交流,要坚持以我为主。多用外国民众听得到,听得懂,听得进的途径和方式,讲述好中国故事,传播好中国声音,推动中国文化在世界舞台上真正实现走出去、走进去、走上去,广交朋友,深交朋友,不断扩大中国在世界上的“朋友圈”,提升中华文化的国际话语权和影响力。
推进新时代人文交流,要坚持兼收并蓄。国之交在于民相亲,而民相亲在于文相通。2014年7月4日,习近平主席在首尔大学发表演讲时指出,“加强人文交流,不断增进人民感情。以利相交,利尽则散;以势相交,势去则倾;惟以心相交,方成其久远。国家关系发展,说到底要靠人民心通意合”。新时代的人文交流,要坚持强调文化为媒,心灵互通,努力实现化干戈为玉帛,达到和谐境界。
教育兴则国家兴,教育强则国家强。坚持扎根中国大地办教育,立足国情,兼收并蓄,中国的教育必将迎来更辉煌的明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