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培养学生创新意识与运用数学方法、计算机技术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进一步选拔优秀队员备战2025年9月全国大学生数学建模竞赛,我校于上半学期成功举办2025年大学生数学建模校内赛。本次赛事由基础教学部统筹组织,各学院积极响应,全校全日制本科学生踊跃参与,跨专业组队氛围浓厚,为校园学术实践活动注入强劲活力。
精心筹备,明确赛事规则
早在2月20日,基础教学部便发布校内赛报名通知,清晰划定参赛范围与流程。本次赛事面向全校全日制本科学生,鼓励跨专业组建3人团队参赛,且每名学生仅能加入一支队伍,有效保障赛事公平性。针对部分未能自主组队的学生,赛事负责人提供统一协调组队服务,确保每一位有参赛意愿的学生都能获得机会。
严谨赛程,展现学子风采
2025年3月1日8时,校内赛正式拉开帷幕,至3月5日8时结束,为期4天的赛程严格模拟全国赛节奏。赛事共发布2道赛题,参赛队伍可任选1道题目展开建模求解,最终以PDF版论文形式提交成果。比赛过程中,各参赛队伍充分发挥团队协作优势,合理分工、高效研讨,在查阅资料、运用软件、构建模型的过程中展现出扎实的专业基础与较强的实践能力。值得注意的是,赛事严格强调学术诚信,明确规定参赛队员可在队内讨论、参考合法资料,但严禁与其他队伍交流,若作品涉嫌抄袭、雷同,将取消成绩并严肃处理。这一要求不仅保障了赛事的公正性,更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学术态度。3月5日赛事结束后,各队伍按规定时间将电子版论文提交至指定邮箱,共收到28份参赛作品。
专业评审,选拔国赛后备力量
3月6日至3月12日,由基础部8位指导教师组成评审组,围绕论文撰写规范性、结构合理性、解题思路创新性与可行性等核心维度,对28份作品进行全面、严谨的评阅。最终,共评选出一、二等奖。获奖队伍将有机会进一步参加后续培训,与去年获奖队伍一起参加国赛。获奖名单如下:
开展数学建模系列培训,全力备战国赛
校内赛的落幕并非终点,而是备战全国赛的重要起点。为进一步提升获奖队员的竞赛能力,学校制定了系统性的赛后培训计划:3月19日至5月18日,指导教师将开展线下培训,成为了同学们攻克数学建模难题的黄金时段。指导老师带领学生深入剖析真题,从问题的提出、模型的构建到结果的分析,一步步引导学生掌握解题思路与技巧,让学生对实际竞赛题目有了直观且深刻的认识。7-8月则转为线上培训,7月每周给学生留有一定任务,提交每周一写,期间同步布置建模练习任务,教师将针对每支队伍的论文提供个性化修改反馈。8月进行两次真题演练,通过实际案例演示与学生的动手练习,让学生熟练掌握软件工具,提升建模效率与质量,同时指导老师开展线上视频课程进行软件讲解。8月25日,全体指导教师齐聚线上,组织学生进行作业汇报。学生们分组展示了此前培训阶段完成的作业成果,包括模型构建过程、问题解决方案以及最终结论等。教师们认真聆听,并从模型的合理性、创新性、结果的准确性等多方面给予点评与建议,促进学生相互学习、共同进步,也为即将到来的全国大学生数学建模竞赛做好最后的冲刺准备。
这一系列数学建模培训活动,整合了丰富的教学资源,充分发挥了教师们的专业优势,为学生搭建了一个系统学习与实践的平台。通过理论学习与实践操作相结合,线上线下培训相补充的方式,有效提升了学生的数学建模能力、创新思维以及团队协作精神,为学院在全国大学生数学建模竞赛中取得优异成绩奠定了坚实基础。